1. 我喜歡用香料做菜 (除了中國莞茜)
2. 瓶子咖哩都很油膩,或者辣度不對味
3. 爸爸很喜歡咖哩,但因為高膽固醇所以要戒口,餐廳的傳統咖哩都是一片油浮在表面所以爸爸也怕了。
4. 前一天出糧,出了紅豆角,青豆角和秋葵(Okra),就想起久遺了、美妙的“鋸”哩!
我的糧水 |
咖哩的好朋友:
- 米 (細長的印度米,賣飛佛;中東小米;中國小米 ;中國絲苗米;珍珠米...另外我也推介耐嚼的南美產物QUINOA)
有一次無意中看到COUSCOUS翻譯作“古斯古斯麵”,我以為那是品牌的名字...
- 麵包,因為它像海綿般吸了很多咖哩汁,跟小時候用餐包飲湯同一道理。
(PITA BREAD,TORTILLA...一片片的夾袋連餡料亦能包著吃,很方便!)
- 餅乾/米餅 (RYE BISCUIT,GARDEN SASAME CRACKER,RICE CAKE...)
香港是文化種族大熔爐,有少數族裔聚居的地方都不難找到賣材料雜貨的商店。(讓我做一點點資料搜集再分享)昨天去了灣仔活道的印度小店買香料,價格便宜,老闆還把咖哩葉送了給我 TVT 如果想方便省事一點可以再citysuper買齊所有香料,它的香料櫃很齊全,連Black Cardamom也有! 價格比一般在壟斷超市賣的更便宜,大概HKD20就買到一瓶50g的。我的Turmeric粉也是在citysuper買。
我把BBC Food Matt Tebbutt的食譜改了點點,
- 以Greek yogurt代替Crème fraîche
- 加了番茄和紫蘿蔔
材料:
2 湯匙 橄欖油
2 茶匙 黃芥菜籽 (我用了黑的)
2 茶匙 小茴香籽
1/2 茶匙 黃薑粉
2 隻 紅辣椒 切碎
2 隻 乾辣椒, 用水泡10-20分鐘至軟身,瀝乾,切碎
25片 咖哩葉
1 隻 大洋蔥 切粒 (CHUNK)
3 隻 番茄 切粒
2 條 紫蘿蔔 切片
8 條 秋葵 切粒
100g 酸奶 (Greek Yogurt)
220ml 蔬菜湯 (Vegetable Stock/ Chicken Stock)
鹽 和 黑胡椒

顧著拍下過程忘了收火降溫,Greek Yogurt的奶蛋白分離了...下次就談Greek Yogurt吧! |
爸爸試味後認為咖哩味不夠而且有點辣,但是好吃的(爸的修養好...),於是我這偵探性格驅使我尋找原因好讓我下一次成功。原因就是我沒有加咖哩粉;咖哩粉含有十多種香料而我只用了5種,咖哩葉有味道但不夠濃,而且一風乾就沒有用了,因為氣味會隨著濕度溜走,保鮮的話要放進冰箱。下一次爸爸說要加入雞肉,祝我好運!
*開始炒FENNEL SEEDS和MUSTARD SEENS時要小心,它們會想爆米花一樣,而且不要大口吸氣,那氣體是催淚彈!
正在努力畫print-friendly的食譜,請耐心等候 :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